反过来,如果一个为了公司未来不惜自己出钱的创始人,则会让投资人更感兴趣。所以我觉得做内容这个东西,如果想做大公司,或者是超级公司的话,没有方向焦虑是不可能的。 站在这个阶段看将来,没有办法让我确定是不是对,只有信或者是不信。有一位做装修公司的CEO,他跟我说,他们也
在2017年,只有头部、腰部和垂直大号,才可能看到希望,其他的很可能回到原点,或者沦为炮灰。 RIO的老对手冰锐则在2016年不断被传出“停产”、“裁员”的消息,虽然冰锐方面对此予以否认,但也给不出利好消息,而终端销售
这一代最狡诈的流量猎取者,都在忙着起标题。 今天的文章,我们来聊聊细节,从视觉反馈、文案和留白三个角度,聊聊这些同样能够影响整体体验还很容易被忽略的元素。我们的短期记忆只有10~15s,即使我们主动去记忆,能记下来的信息也不会多太多。 微文案 有
中国拒收后美将大量垃
舒适度不够意味着体验差,大部分VR设备不能解决眩晕等问题,主要是因为很多技术难题很没有攻克。
除此之外,互联网中还有一类公司,多数属于上游流量方,但是其所处行业天生不能形成商业闭环,不得不委身于BAT,比如优酷土豆。 对于创业者来说,是否需要获得BAT的投资?何时获得其投资?如何整合资源?用折价换资源是否合适?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,但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。
处于转型节点的美丽说在之后引入腾讯作为投资方,并接入微信和QQ入口,这被美丽说视为业务增长的重要战略。 2014年之前美丽说和蘑菇街市场占有率比较接近,甚至早期美丽说是超过蘑菇街的,然而经过了2年的转型期,蘑菇街通过内容+电商的模式使得年交易额提升至120亿元,流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平台自身内容。由于当时疯狂老师处于发展早期,融资额仅几百万元,而腾讯一般投资额至少是千万级别的,因此对于腾讯来说,当时疯狂老师项目仍然比较小,许良告知张浩可以等公司再发展一段时间再看。
对于投资时点的精确选择,滴滴引入腾讯可被看作是其中的经典代表,腾讯当时正在推广旗下移动支付,而滴滴的出现不仅有利于用户对于微信支付习惯的培养,对于滴滴自身来说,当时国内打车行业尚未出现巨头,滴滴背靠金主腾讯,能够快速将市场扩展到全国,获得规模优势。 人人车作为一家C2C模式的二手车电商平台,主要解决的是消费者在平台上看车、交易的过程,但由于交易标的是新旧程度不同、价值较高的二手车,相较于3C电子、服装等品类,用户在交易中的信任成本较高。
这对张浩来说是件好事,不过他同时希望能吸引腾讯的加入。
几个月后,腾讯成为了公司B轮的投资者,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。就火山个人理解而言,一个平台型产品要想有流量,要想很好地存活下来,至少需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: 有用户——平台的两端都有比较明确的用户群; 有需求——每个用户群都有明确而强烈的需求; 有价值——平台能同时满足两端用户群的需求; 有实力——平台能很好地满足两端用户的需求; 再回头去看我们想要搭建的平台。
但我们当时似乎忘记了去思考:做平台,流量是关键,那我们的流量从哪儿来? 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,讲清楚这个问题,也可以专门去写本书了。boss的梦想是做这个垂直细分领域的标杆企业。
淘宝、天猫、饿了吗、大众点评、去哪儿……每一个明星平台的崛起都刺激着创业者的神,让无数的创业者都怀揣着一个平台梦,但似乎大多数创业者都大大地低估了平台型产品创业的难度。创业者说这话时,内心甚至还充满不止1%的幻想。